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不同的制砂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 人工制砂模式有多种,不同的制砂模式都有一定的应用市场:
- 1.干法制砂
- 干法制砂主要采用立轴冲击破,主要为石打铁方式,干法制砂的特点是岩石破碎后人工砂的产量可以达到40%~50%,石粉含量20%~25%,当然与立轴冲击破的线速度有关。采用干法生产减少了系统的耗水量,降低了成品砂的含水率,即解决了石粉含量偏低的矛盾,而且成品砂不用脱水。但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具有明显的“两头大、中间小”的两头翘现象。百色、棉花滩、蔺河口等工程采用干式制砂工艺,人工砂产量和石粉含量明显提高,但粉尘大,扬尘严重,只有实行封闭式生产才能避免粉尘污染。
- 目前,干法生产制砂将除尘和脱粉结合起来后。比如阿海工程采用全干法制砂及脱粉系统装置,既起到环保降尘的作用,又可以通过调节除尘器的风量来调节成品砂的石粉含量。全干法生产对一个系统既供应常态砂又要供应碾压砂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而且除尘器脱掉的物料中0.08m以下的颗粒占88.6%,对保证碾压混凝土石粉含量和调节成品砂的级配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干法生产脱掉的石粉便于储存和运输,用石粉替代混凝土中部分粉煤灰,干法回收的石粉就可以再次利用,变废为宝,大大降低人工砂的生产运行成本。
- 干法制砂的优缺点已被工程证明。制砂的产量大、经济,石粉含量高;但颗粒级配的连续性欠佳,粉尘问题需进一步研究。现在国内采用干法制砂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戈兰滩工程。
- 2.湿法制砂
- 湿法制砂是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与棒磨机以及石粉回收装置的联合制砂,回收的石粉在同时段进成品仓胶带机上}昆合后进入成品仓,该流程使混合砂的含水率高达20%左右,砂呈流态状,进入料仓后,一部分细颗粒砂、石粉与粗砂分离,砂的均匀性差,且延长了脱水时间,一般要经过一周左右的脱水时间才能使砂的含水率降至6%以下。
- 湿法制砂石粉回收对生产碾压混凝土用砂至关重要。比如龙滩工程采用湿法制砂方式,制砂系统的石粉回收设备运行基本正常,可基本满足石粉含量低的要求,制砂运行实践表明,通过石粉回收装置和刮砂机回收的石粉含量始终处在下限17%左右,且有低于下限不达标的情况发生,关于石粉回收特别是0.08mm以下的微石粉回收问题始终是湿法制砂的缺陷,还需从回收工况上进一步研究。湿式制砂工艺的脱水周期长,会影响成品砂的产量,需要的仓容较大,且砂中微石粉流失量大,有资料表明流失量达50%以上,成品砂的石粉含量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同时采用传统的棒磨机制砂工艺,其耗钢量较大,生产成本高。总之,湿法生产的石粉回收与粗砂细砂的均匀性和脱水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3.半干式制砂
- 半干式制砂工艺的特点。半干式制砂技术是在整个工艺流程的生产过程中全面地考虑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智能优质的设计理念,不用棒磨机也能生产优质的人工砂石料。半干式制砂工艺技术特点是以破代磨,多破少磨的设计思路。通过应用半干式制砂工艺技术,在达到或优于人工制砂骨料质量要求的同时,摒弃或部分摒弃一些传统且高能耗的制砂设备。
- 利用半干式制砂技术生产高品质人工砂石,经深化研究发现采用先进的制砂工艺还能解决砂石骨料加工中的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粉尘、噪音、人工砂分级、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问题,粉砂、废水的回收利用及粉砂的脱水问题,砂石生产的粉尘控制问题。品质与环保应是这一工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既达到节能降耗,又能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 索风营、云鹏、沙沱、苏家河等水电站砂石系统采用半干式制砂工艺,针对灰岩、花岗岩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并在总结国内其他硬岩制砂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半干式自动化工艺生产,结合砂、水的充分回收利用、场地的充分绿化、采用工厂化管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环保型砂石加工系统。
- 人工砂制砂生产线的优势:
- 1.应用范围更广。目前由于破碎机破碎硬度的不断提高及多级破碎的出现,人工制砂的材质选择也变得更为广泛。已成功应用于石灰石、玄武石、花岗岩、鹅卵石等岩石的破碎加工,破碎后的成品质量完全达到国家GB-2001标准,可为高等公路、铁路、水利、混凝土搅拌站等行业提供了合格骨料。
- 2.较为便捷的维护运行方式,相对于其他生产线设备设备维护保养简便,并且无论从破碎机到球磨设备都是使用耐磨的新型材料制作,损耗小,使用寿命长也得到了保证,能为客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 3.操作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更高。这个生产线从给料到半成品传送成品输出全部由相应的设备完成。能化的节省人力。因此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都会有大幅的提高。还有经过对各种设备的组合应用,取长补短,使得破碎比较大,经过破碎的产品呈立方体状,针片状含量低,无内裂缝,搞压强度高,成品质量更佳。